
在全球貿易一體化的今天,產品包裝需要滿足不同地區和市場的法規與標準要求。對于柔性包裝而言,其密封完整性的評估是確保內容物安全、維持保質期的關鍵。ASTM D3078,作為一項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可的測試標準,為通過起泡法測定柔性包裝泄漏提供了實用方法。本文將系統性地解讀ASTM D3078-2023版標準,幫助出口型企業和質檢實驗室深入理解其技術內核,實現與國際標準的無縫接軌。
ASTM D3078 的全稱為“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Leaks in Flexible Packaging by Bubble Emission"。顧名思義,其核心在于通過觀察氣泡的逸出(Bubble Emission) 來判定柔性包裝是否存在泄漏。
核心價值:該方法提供了一種經濟、直觀、高效的定性檢測手段,能夠快速定位柔性包裝(如塑料袋、復合膜包裝、鋁箔袋等)上的泄漏點。對于許多國際采購商而言,依據ASTM D3078進行測試是驗證包裝質量的常規要求。
應用范圍:本標準主要適用于無法在測試后保持其原有形狀的柔性包裝。它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的初級包裝以及工業產品的防護性包裝等領域。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法的前提是試驗液體(通常是水)不會對包裝外層材料造成不利影響。
理解標準的原理與精確控制測試參數,是獲得可靠結果的基礎。
測試基本原理
該方法的原理清晰而直觀:將試樣浸入盛有試驗液體的真空室內,隨后對真空室進行抽真空,在試樣內外形成一個恒定的壓差。在此壓差作用下,如果試樣存在泄漏,包裝內的氣體會通過漏點向外逸出,在液體中形成肉眼可見的氣泡流。 觀測這些氣泡,即可判定試樣的密封性能。
關鍵參數及其控制意義
ASTM D3078標準對測試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參數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些是保證測試重復性與準確性的核心:
真空度:標準并未規定一個固定的真空度值,而是要求根據試樣的特性、包裝材料以及預期的運輸、儲存條件來確定。通常,測試真空度會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選擇(例如,與GB/T 15171中提到的20-90 kPa范圍類似)。設置合適的真空度至關重要——過高可能導致完好包裝變形破裂,產生誤判;過低則可能無法驅動氣體通過微泄漏點,導致漏檢。
抽真空時間:標準要求將真空室內的壓力從大氣壓降至目標真空度的過程,應控制在30秒至60秒之間。這一規定是為了確保壓差以一種可控的、可復現的速率建立,避免因壓力驟變對包裝造成不真實的沖擊。
保壓時間:在達到目標真空度后,需要維持該真空度至少30秒(或根據產品標準規定)。這段保壓時間是為了有充足的機會觀察那些可能在穩定壓差下才逐漸顯現的泄漏。
試驗液體:常用的是清水。對于某些特殊材料,若水會對其產生影響,可選擇其他合適的液體(如乙醇),但必須在報告中注明。
對氣泡流的正確判讀,是ASTM D3078測試的靈魂。
泄漏的判定:在抽真空過程或保壓期間,從試樣特定位置持續產生的一連串氣泡,即連續氣泡流,是判定泄漏的明確證據。這表明氣體正在通過一個固定的通道持續逸出。
非泄漏現象:單個的、孤立的氣泡,尤其是在測試開始時出現,通常不視為包裝泄漏。這些氣泡可能來源于包裝表面褶皺中夾帶的空氣、水中殘留的溶解氣體逸出,或包裝多孔材料本身吸附的氣體。觀察時應區分這些“背景噪音"與真正的泄漏信號。
記錄與報告:一旦發現泄漏,應詳細記錄泄漏發生的位置、氣泡產生的劇烈程度以及對應的真空度。這份報告對于生產環節追溯問題根源(如熱封不良、材料針孔等)具有高價值。
要精確復現上述標準流程,并對關鍵參數進行穩定控制,離不開一臺性能可靠的密封試驗儀。濟南西奧機電的 LT密封試驗儀,其設計與功能與ASTM D3078-2023標準的要求高度契合:
精準的真空度控制:儀器可實現0至-90 kPa的寬范圍真空度調節,并且控制精度高,能夠穩定維持設定的目標真空度,確保測試條件的一致性。
智能時間管理:用戶可通過7英寸觸摸屏直觀設定抽真空時間和保壓時間,儀器自動執行,確保抽真空過程嚴格符合30-60秒的規定,排除了人為操作的時間誤差。
優化的觀測體驗:采用超厚透明真空室,抗變形、透光性好,為觀察微小的氣泡流提供了無干擾的清晰視野。其密封蓋設計能確保在測試過程中真空室的絕對密閉。
為確保測試結果的可比性與可靠性,建議遵循以下標準化流程:
試樣準備: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包裝樣品,確保其無其他人為缺陷。
儀器預熱與檢查:啟動LT密封試驗儀,檢查真空室密封圈是否潔凈、完好。
注水與除氣:向真空室內注入適量清水,測試前可先進行一輪預抽真空,以去除水中溶解的氣體,減少干擾氣泡。
放置試樣:將試樣浸入水中,并用透明多孔壓板將其壓沒于液面以下。
設置參數:根據包裝材料與產品標準,在儀器上設定目標真空度、抽真空時間(30-60s)和保壓時間(≥30s)。
開始測試與觀察:蓋緊密封蓋,啟動測試。儀器將自動完成抽真空和保壓過程。在此期間,應仔細觀察試樣表面、封邊等關鍵部位是否有連續氣泡產生。
結果判定與記錄:根據觀察結果判定“通過"或“泄漏",并做好詳細記錄。
設備恢復:測試結束后,打開進氣閥門,使真空室恢復常壓,然后取出試樣。
掌握并熟練應用ASTM D3078標準,對于柔性包裝生產商和用戶而言,是提升產品質量、贏得國際市場信任的重要一環。它不僅僅是一項測試,更是一種共同的技術語言。選擇像濟南西奧機電LT密封試驗儀這樣能夠精準復現標準要求的儀器,將使您的測試數據更具說服力,為您的產品順利出口保駕護航。
Q1: ASTM D3078標準與國內常用的GB/T 15171標準中的水下氣泡法有何主要區別?
A1: 兩者在基本原理上高度相似,都可歸為“起泡法"或“水下氣泡法"。主要區別在于其“身份"和應用語境。ASTM D3078是一項國際標準,常用于出口貿易和國際客戶認可;而GB/T 15171是國家標準,廣泛應用于國內市場和質量監督。在技術參數上,兩者對抽真空時間(30-60秒)、保壓時間(至少30秒)和氣泡判定的要求基本一致。一臺合格的儀器,如LT密封試驗儀,通常能同時滿足這兩套標準的要求。
Q2: 如果我的包裝材料是透氣的多孔材料,使用此方法會產生誤判嗎?
A2: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是的,對于本身具有透氣性的多孔材料(如無紡布、某些紙塑復合材料),在壓差下可能會有均勻、細密的氣泡從整個材料表面緩慢滲出,這與從特定點產生的連續氣泡流是不同的。ASTM D3078主要針對的是宏觀泄漏的檢測。對于透氣性包裝,該方法可能不適用,或需要與已知的良好樣品進行對比測試,以建立可接受的基準。
Q3: 測試時真空度應該如何選擇?有沒有推薦的起始值?
A3: 標準確實沒有統一規定,因為這強烈依賴于您的包裝強度和內容物。一個穩妥的實踐是:從較低的真空度(如20-30 kPa)開始測試。如果無泄漏現象,再逐步提高真空度(如50 kPa, 70 kPa),直至達到您產品在供應鏈中可能遇到的最高內外壓差模擬條件,或包裝發生明顯形變為止。這樣可以避免完好包裝在過高真空下被損毀。
Q4: LT密封試驗儀能否滿足ASTM D3078對真空度穩定性和時間控制精度的要求?
A4: 可以。這正是LT密封試驗儀的設計核心之一。它采用先進的真空發生和控制系統,能夠在設定的真空度下保持優異的穩定性,避免壓力波動對氣泡觀察的干擾。同時,其內置的精密計時器和自動化程序,能確保抽真空時間和保壓時間被嚴格、準確地執行,符合ASTM D3078-2023標準對過程控制的要求。
Q5: 對于非常小的微泄漏,水下起泡法能檢測出來嗎?
A5: ASTM D3078起泡法對于檢測相對較大的泄漏(通常大于50-100微米)非常有效。但對于極微小的泄漏(“微泄漏"),由于氣體通過漏點的流速很慢,可能無法形成肉眼可見的連續氣泡流,或者在合理的保壓時間內難以被觀測到。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采用更靈敏的定量方法,如真空衰減法(如ASTM F2096)。值得注意的是,濟南西奧機電的LT密封試驗儀同樣提供真空衰減法測試功能,可滿足您從宏觀到微觀的多方位泄漏檢測需求。